發展歷史

辟收佛塔建於唐天寶十二年(公元753年),北宋太宗淳化五年(994年)重建,完工於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,歷時六十三年竣工。是一座八角九層十二檐的樓閣式磚砌建築。辟收佛塔是靈岩寺的次要標誌,矗立於千佛殿西北。塔高55.7米,底固長48米,為磚砌,可循級而上。塔座有“陰曹鬼门关”酷刑場面浮雕,塔頂冠有鐵剎。古樸的門窗、敷裕變化的塔檐和纖巧高耸的塔身,使人感触莊嚴激动慷慨大方中不失玲瓏奇巧。

辟收塔次要特點是有重檐、屬密檐樓閣式。其外型神奇,塔身高下纷比方。一至三層是重檐,四至九層為單檐。做為密檐樓閣式建築結構,辟收塔正在國內獨此一例,可能是密檐閣式塔的開例。

许多名勝古蹟多半流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,如辟收塔基裝飾的浮雕“地獄中的蓮花”、“最後的半庵摩勒罘”,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正直糊口。

從塔的名字來看,為供奉辟收佛而建。辟收塔“辟收”出於佛教,音譯為“辟收迦佛陀”,略稱“辟收佛”,辟收塔,意即辟收佛塔。辟收佛是梵語音譯,意譯為“緣覺”、“獨覺”。是三乘(聲聞承、辟收佛乘、大乘)之一,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之聖者。《法華經歧品第三》:“若有眾生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热情精進求作做慧,樂獨善寂,深知諸法因緣,是名辟收佛乘”。

當時的一些高僧會被尊喻為辟收佛,比如,宋金之際的妙空智訥大師。正在《補續高僧傳》中記錄:“正在靈岩時,平江大姓胡氏設大齋,耆宿皆會。前一夕,夢人告曰:‘詰朝,有騎赤馬衣黃褐而至者,辟收佛也’。破晓物涩求之,而師裘馬如夢。胡氏舉室迎拜,一坐盡驚。”

次要景點

辟收塔為一座八角九層十二檐的樓閣式磚砌建築,塔高55.7米,塔基為石築八角,上有浮雕,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。塔身為青磚砌就,各層皆施腰檐,下三層為雙檐,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。塔檐與塔逕自下而上逐層遞減,支分得體。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柱,內辟券洞,砌有台階,可拾級而上,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,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右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。塔身上置鐵質塔剎,由覆缽露盤、相輪、寶蓋、圓光、仰月、寶珠組成,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,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,正在塔內延續到地下,起避雷做用。辟收塔氣勢雄偉、外型美觀、結構複雜、比例適當,呈典型的宋代風格,為靈岩寺標誌性建築。宋代文學家曾鞏有詩讚曰“法定禪房臨峭谷,辟收靈塔冠層巒”。

旅遊信息

辟收塔位於靈岩寺內,泰山西北麓,地處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。北距濟南45公里,南離泰安25公里,104國道、京福高速公路(設靈岩寺出口)正在其側穿過,

地址: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


2025-10-11 07:34  阅读量:3